121、一個教師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書,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。
122、你不讀《論語》,不讀陶行知,不讀杜威,不讀蘇霍姆林斯基,恐怕很難成為教育家。
123、教師應該有三歷:學歷、經歷和閱歷。不一定將名山大川都走遍,行萬里路和讀萬卷書,其價值是一樣的。
124、我希望我們的教師認真關注窗外的世界。
125、只會教好學生的教師,不是好教師;只會教好學生的學校,也不一定是非常優(yōu)秀的學校。
126、只有愛,才能感受到生活的樂趣;只有愛,才能創(chuàng)造和諧的人際關系;只有愛,才能享受到人生的真諦;只有愛,才能感受到人類的偉大;只有愛,才能贏得愛。
127、無論遇到什么情況,教師都不要懷疑自己的能力。一個教師如果不相信自己,還能指望學生相信他嗎?
128、我們必須是學生認識到,面對生活的風風雨雨,只有具備堅強意志的人,才能活出多彩的人生。
129、教師以一顆快樂的心對待學生,通常也會得到同樣的快樂。
130、教育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社會對于教育的理解水平。我們在批評教育的時候,不要忘記反思教育賴以生長的環(huán)境。因此,改變教育,我們必須改變社會的教育認知水平。
131、教育的神圣是寓與教育的平凡之中的。把教育看得過分神圣,會忽視它的平凡,遠離它的真實。把教育看得過分平凡,又會忘記它的神圣,丟棄它的使命。我們每一天都在神圣與平凡中行走,應該認識教育的這種特性。
132、享受著教育的幸福,這是教育的一種境界。我們捫心追問,在學校的每一天,我自己快樂嗎?孩子們快樂嗎?答案可能是不樂觀的。幸福是一種體驗,同樣的日子,有人覺得幸福,有人卻感覺不到幸福。但是,可以肯定,沒有教師的幸福,就不會有孩子們的幸福。
133、賞識催生成功,抱怨導致失敗。
134、壞的教育毀滅人是無聲無息的,就象滴水在不經意之間慢慢穿過石頭一樣。同樣,好的教育成就人也是無聲無息的,只有關注生活的細節(jié)和進程,只有成為生活的主人,才能被生活所成就。
135、童心是一種境界。老子的著作、李贄的文章都對童心倍加推崇。難得的是人過童年,仍具有童心,用天真的眼光看世界,看人生。童心可能不成熟,也可能不理性,但是葆有童心的人可能會有天才的洞察力,驚人的創(chuàng)造力。教師應該有童心。
136、雅斯貝爾斯在《什么是教育》中說過,“教育是人靈魂的教育,而非理性知識和認識的堆積。”這個命題不知多少次被教育家們說提出,但現實的教育生活總是在舍本求末。沒有靈魂的教育其實與馴獸差不了多少。
137、每個人都有兩個重要的世界:情感世界與智慧世界。一個人是否幸福,是否快樂,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兩個世界的滿足的情況。教師也是如此,而且這兩個世界又是互相影響的。在情感世界,如果我們的老師能夠真正地把愛心給所有的孩子,真正地用心對待自己的每一次講課、每一次與學生的溝通,他一定會感受教育的樂趣、體驗教育的幸福。同時,在智慧的世界,他也一定會找到“把發(fā)現留給學生”的辦法,讓學生每一天都在期待和驚喜中度過。
138、如果說少年期成長的關鍵是有良好的早期教育背景,那么青年期以后成才的關鍵則完全取決于主體因素了,取決于一個人有沒有良好的自我認識能力,能否選擇一個富有意義而又切實可行的人生目標;取決于一個人有沒有充分的自信心,相信只有自己才是自己命運的主人;取決于一個人有沒有高度的自控力,努力抑制自己的非目標行為,調節(jié)自己的整個身心活動向著目標邁進。在這個意義上說,能否成才,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我心理的訓練和不斷完善?!?
139、只有做到“有所不為”,調節(jié)自己的全部身心向既定目標邁進,你才有可能加入成功者的行列,只有自己才是命運的主宰者。
140、父母和老師在培養(yǎng)兒童智力的同時,切不可忽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(yǎng),應該使年輕一代具有遠大的目標、廣泛的興趣、熱烈的情感、堅強的意志、獨立的性格。作為成人,更沒有必要對自己的智力水平持懷疑態(tài)度,乃至自怨自艾或怨天尤人。應當知道,所謂“三分天注定,七分靠打拼,會拼才會贏”,只有自己才是命運的主宰。
評論列表
有情感誤區(qū)能找情感機構有專業(yè)的老師指導,心情也好多了
被拉黑了,還有希望么?
被拉黑了,還有希望么?
被拉黑了,還有希望么?